建筑成功≠商业成功
作者:胡斯哲     来源:网络

   全世界的建筑师大概最喜欢中国。天马行空的设计、无比充足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外国是不被允许的。中国的开发商大概是最舍得花钱的开发商,觉得“炫”的外观,可以带来持久的客流,但这只是开始。——王荣

    SOHO中国完全符合以上论点中“中国开发商”的形象,事实上,早年潘石屹运作的长城脚下的公社,可以看成对国外明星建筑师的一次“考察”,当年参与其 中的一些建筑师后来成为了SOHO中国各种产品的设计师,比如承孝相设计了朝外SOHO,隈研吾设计了三里屯SOHO,更有趣的是,隈研吾同样参与三里屯 Village的设计,同一个建筑师参与设计的两个项目境遇如此不同,或许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建筑师在整个资本运作过程中只是小小的一环。

三里屯SOHO设计

   “建筑师的最大的长处是通过其建筑美学思路及技术有效创造美学空间,而且不同建筑师将展现不同特点及风格的美学空间概念。我们关注建筑师的美学空间概念本身并 没有错误,但把一个建筑艺术品转化为商业产品必须将市场概念、功能概念融合进去,否则该项目将面临空前的市场压力。”——《城市综合体实战操盘解码系统》

   潘石屹应该非常认同以上说法,和他合作的各种建筑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他“拗造型”,在三里屯SOHO,隈研吾相对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面对约 5.1245万㎡的用地面积, 31.568万㎡的面积要求,隈研吾设计了9幢30层高的塔楼,考虑到日照要求,公寓楼布置在项目用地的南侧;考虑到与主要街道联系的方便性,写字楼布置在项目用地的北侧。


 设计的最大亮点就是通过下沉广场等手法,将地下一层打通,形成一个大商业区。下沉式广场的设计使得项目内部的空间变得更为开阔。人们可以直接从项目主干 道的台阶,通往地下一层。隈研吾在还在部分塔楼的2、3层设置了一些室外平台,有多条连廊可供人们直接上至二层,这些设计日后也被包装为“三个一层”的卖 点。这种设计为周边写字楼、公寓的人群提供了一个比较大空间的休憩场所,能让人们在此停留,间接扩大了项目的消费需求。


9个塔楼的立面在技术上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小折线模拟曲线的形式,一种立面是采用由玻璃和铝板构成的垂直形式;另一种立面是由石材和彩色玻璃等暖色物质构 成的水平形式,以突出塔楼无棱角、曲线形外表的连续形态。幕墙的平面分虽然比较标准化,但多样的分格尺寸带来了多样幕墙形式的交接类型。幕墙的可开启部分 都是根据居住、办公、商业的不同用途而设计的。隈研吾试图通过这些不同材料的运用,将建筑体量分解化小,以产生近人的尺度。三里屯SOHO相对独特的建筑 风格或许只能说是建筑的亮点却非商业亮点,因为零售商业对立面的通透性及展示性有非常高的要求,隈研吾设计的外立面几乎无法改动,广告位也相对较少,这都是后期招商的制约因素,也让整个SOHO的商业氛围比较欠缺。


[1] [2] [3] [4] [56 [7] [8] [9
商业设计
资讯推荐
专题推荐
观点推荐
机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