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新加坡:从“智慧城市”迈向“智慧国”
时间:2015-9-22 12:17:00     来源:中国信息界

 1965年,被小伙伴驱逐的新加坡,孤立无缘,在李光耀的带领下背水一战。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新加坡从第三世界国家跻身第一世界国家,其 国家经济和发展将马来西亚在内的大多数东南亚国家远远甩在其后。如今,电子政府智慧城市已成为新加坡治国精髓,是其引以为傲的名片。

  新加坡:孤岛求生的智慧发展

  所有去过新加坡的人都说,这座名为城市花园的国家,除了感受到清新的空气,花园般的环境之余,最深刻的印象是城市内全面覆盖的wifi和智能化服务。

  从飞机降落机场那一刻起,手机就能接入免费高速的wifi,在这个网络作为基本生存条件的信息时代,高速便捷的网络服务只是一个开始。在新加 坡,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覆盖了如此优质高速的免费无线网络,wifi的存在就如商场冷气和空气一样平常。不仅如此,方便快捷的叫车服务,交通指南已经相当完 善。

  如此贴心智慧的服务,现在已经深入新加坡国家发展的各个层面:出行、医疗、教育、政务……让信息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合纵连横之下发挥了它最大的价值。

  随着新加坡智慧城市2015”计划提前完成,智慧国家2025”10年计划即将开启,据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中国区副司长刘本玮透露,这份计划是智能城市2015”计划的升级版。这是全球第一个智慧国家蓝图,新加坡有望建成世界首个智慧国。

  那么问题来了,新加坡,这个曾经孤立无助的岛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独立岛国成形:世界电子产品出口国

  1965年,对于新加坡是一个特别的年份。那一年,新加坡含恨脱离马来西亚联邦,宣布自治。刚独立的时候,新加坡就像一座孤岛,缺乏国家资源, 没有自身工业,连生活必须的自来水,都只能向马来西亚讨要,而黑帮毒品猖獗,失业人口激增……这一切对于拥有160万人口的城市国家,独立成为了一场噩 梦;对于新加坡领导人李光耀等人,想要带领国家冲出重围,同样是场大战。

  独立之初,李光耀和当局政府将重心放在制造业上。然而,随着政企合资企业的失败,加之1968年英国全面撤军,使得新加坡经济雪上加霜。

  新加坡原本的英属海上贸易站,18世纪中叶,英国在东南亚急寻一个能够停泊船只的港口,来作为扩张其在印度的版图以及与中国的贸易的保障,并能 在与荷兰人的贸易竞争中取得优势。英国在槟城(1786)和新加坡(1819)之间建立了贸易站。因此,意识到制造业在国内的发展受阻,政府决定以自 身位置优势,效仿英国管理方式,将经济发展重心转移到出口贸易,用各种减税优惠的手段吸引外资来国投资。作为世界主要的港口,新加坡成功吸引了如蚬壳石油 和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公司,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国。

  在这些投资中,新加坡大力发展电子业、造船、炼油等制造业。短短十年,新加坡就已成为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出口国。尽管新加坡建国时形势危急,但 1965年,李光耀就已对新加坡发展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他在广播里称,英国人离开之后,这里会出现一个蓬勃兴旺的工商业和通信中心,历久不衰。正 如参与新加坡智慧岛建设的李林教授所说,新加坡能成为智慧国的典范,与政府的远见密不可分。

  电子产业国发展:奠定智慧国基础

  在经济腾飞后,政府并未因此放松,他们将目光聚焦到本国基础建设上。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政府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在

  1972年,国家制定了公共工程五年计划,先后进行了交通、电讯、工业区等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及居民区建设。这一时期的新加坡形成了以制造、金融、运输、通讯业为支柱的多元经济结构。

  就在新加坡基本实现工业化之际,政府逐渐意识到自身的缺陷,长期劳动力的缺乏,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空白。因此,新加坡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工业转型,将发展重点放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上。

  而80年代初的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也证实了新加坡政府的远见,新加坡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力开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使工业部门朝着自动化、电脑化过渡。从那时起,信息通信技术开始成为政府保持新加坡竞争优势的焦点,这也应证了李光耀在建国时的预言。

  信息化国家雏形:智慧岛的建立

  随着80年代新加坡战略的转型,新加坡开启了信息化时代,也找到了自身发展优势,并就此一发不可收拾。从1980年代至今,新加坡政府在信息化 方面先后提出了国家电脑化计划国家IT计划智慧国2015”等项目计划,使得信息通信技术这个新加坡政府作为竞争优势的焦点不断放大,也使 其从工业国一步步转型为智慧岛国。

  设备技术的普及是政府信息化的第一步。1980年代,新加坡政府提出国家电脑化计划,该计划在新加坡的政府、企业、商业、工厂推广采用电脑 化的应用。在此期间,政府通过国家计算机化计划,国家IT计划两个五年计划来加速政府信息化进程。在1980年到1985年间,政府成立了国家计 算机化委员会和国家电脑局,旨在政府机构内部普及计算机和推进办公自动化。当技术得到普及之后,所要做的就是相互沟通,数据的共享,因此,在第二个五年, 政府建成了23个政府主要部门的计算机网络,以实现数据共享,并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开展电子数据交换(EDI),其中贸易网、法律网和医疗网最为突出。

  经过近10年的国家电脑计划,新加坡社会内几乎所有机构已实现电脑化。当1991年,政府在过去十年的基础上实施准备科技发展计划时发现, 政府,企业,社会的运行都依靠电脑,于是时任新加坡交通及资讯科技部林瑞生政务部长提出了问题,一栋建筑物电脑化,叫做智慧型建筑物;一座工厂电脑化, 叫做智慧型工厂;但是会不会有一天,新加坡会有许多各自独立的智慧型个体,每一个电脑系统都不兼容?于是,政府制定了信息化第二个十年战略,国家科技 计划。该计划预计,从1991年到2000年,新加坡在行政和技术层面上,解决城市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的问题,将信息共享从政府扩展到全社会,消除 信息孤岛

1 [2
行业资讯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