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旅游如何持续发展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发展乡村旅游,并不仅仅是评几个乡村旅游点那么简单,关键是要将整个乡村都发展成旅游的形态。


  而今,乡村旅游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形式,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产品正受到周边城市居民的喜爱。但是,在乡村旅游日趋火爆的情况下,究竟应如何持续发展,人们的思路却不明晰,认识上还存在偏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乡村旅游正确的发展方向。


  我们现在形成了一个基本上属于约定俗成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就是在乡村找一块地方,最好是山清水秀,建一些农业的设施,做些垂钓、采摘、农家饭以及一些和过去农活相关的项目,以供城里人周末去体验休闲。应当说,这种形态在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具有积极意义,一时满足了城市居民对寻找另一种生活形态的需求,人们在这里找到田园生活的印记,找回过去的记忆,品尝到纯朴的生存状态,对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是,这只是一种最表面、最直观的乡村旅游的反映形式,是乡村旅游的初级阶段,其中级形式乃至更高形式是什么,需要我们的深思。我国的乡村旅游不能只是提供给近距离的城市居民消闲的场所,还应成为远程国内游客的首选地,更应当成为国际游客的热衷地。通过乡村旅游,了解到各地不同质感的乡村文明,让外国人了解到一个真实的中国乡村状态。从这点说,目前它正处于发展的瓶颈,需要对未来的发展思路作一个厘清。目前,不少研究乡村旅游的学者和专家都在进行思考,乡村旅游到底应当如何发展,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乡村游之外,能否承载更多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农耕文化十分发达,可以说,中国所有的文化现象都和农村有关,无论是建筑、民俗等等。我们在研究乡村旅游的内涵时,一定不可以只是把目光盯在一些外在的农业形态上,只去搞一些垂钓,吃一点农家菜,这些内容只是乡村旅游的冰山一角。如果全国各地都是雷同地去搞这种所谓的乡村游,那么,这种旅游业态离消亡也就不远了,因为没有任何差异性的旅游产品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乡村旅游和城市旅游是相辅相成的。城市旅游看什么,看这个城市,如去纽约、香港、上海等,那里保持着大量的现代文明,而这种现代文明还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被日益放大着,这些文明让人们看到了前进的方向,了解到未来的生活。那么,乡村旅游也应当是保持着传统文明最为完整的地方。它可以使后来人不断地了解传统文明的厚重,净化人们的心灵。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文明比现代文明更为重要,那是一片精神的家园。对照现在的乡村旅游形式,离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太远的路要走。我们把乡村旅游理解得过于狭隘,我们把通过乡村游来实现农民的致富错当成乡村旅游的全部要义,而没有能够很好地挖掘乡村旅游的真正内核。


  地域不同,乡村游的产品自然不一样,禀赋也大不相同。最重要的是要挖掘当地乡村的历史、民俗、建筑、风情等,作为乡村旅游的核心内涵。离开了这些,乡村旅游就没有了魂,就失去了生命力。这种特有内涵的挖掘是更高层面的意境和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复制。特别是乡村民俗,数千年的发展历史,造就了不同区域太多的民俗文化,吃、穿、行、节、天象、祭祀、嫁娶、农耕、女红、工匠等等,不胜枚举,这些东西都一一地离我们远去,农村居民所居住的房屋虽在遗产保护式地还原,但农民已经上楼,他们快丢失掉所有的农具,连一畦菜园也难以见到,乡村生活已面目全非。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当务之急是如何发掘出当地最具民俗特色的元素和内容,将之通过专家认真严肃地整理提炼,变成有形,镶嵌到旅游产品要素之中。


  现在有种回归乡村的迹象,很多城里人希望再回到乡村,追求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现代科技拉近了城乡的距离,在乡村同样可以网购、可以发电子邮件、可以知道美国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乡村却有着比城里人更优越的民风、风俗、空气,这样的生存去处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是一种奢求。如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审视乡村旅游,这种旅游形态就不应只是一个点,而应是一个村庄,一个镇。乡村旅游的最重要前提是整个乡村都必须和旅游相关。


  江苏高淳的桠溪镇被世界“慢城”组织评为国际慢城。慢城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一切都要慢下来,人与自然最和谐地相处,摒弃一切快餐式文化,强调手工制作,反对机械化生产,鸡犬之声相闻,邻里和睦相处,等等,似乎一切和现代相关的东西都在排斥的范围之内。这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反叛,但却最接近乡村旅游的本质内涵。自从桠溪因“慢”出名,各种患有“城市病”的游客纷至沓来。这种现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整个镇就是一种旅游产品,全体村民都是这个产品中的一个部分,他们生活在旅游当中,也生活在生活当中,他们每天的生活状态都是旅游者需要体验的旅游经历。


  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并不仅仅是评几个乡村旅游点那么简单,关键是要将整个乡村都发展成旅游的形态。这一点,在欧洲国家已解决得非常好。整个瑞士的乡村就是一个美丽的大景区,生态的保护和文化的保持发展到十分精致的程度。而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个旅游部门所能做到的,它是整个政府的行为,是许多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


  最近,薄熙来对重庆领导干部说过的一席话,正是对乡村旅游的最好注脚。他说,重庆的小城镇建设和农房改造取得了一定成效,改造好的小镇建筑和农房,坡屋顶,青灰砖,白墙缝,很有民族风味和地方特色。如果重庆有500个这样的特色小镇,有山有水,再配上小集镇、小市场、林荫小道,身处其间,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觉了,这样的居住环境,连城里人也会羡慕。要做好图纸,精心建设,把一个个村庄变成独具田园风光的小庄园,真有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气象。他所讲的这些,正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要义。

行业分析
资讯推荐
专题推荐
观点推荐
机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