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分析研究
作者:     来源:

3.1.3科普展示、科普实验、接待管理区植物景观规划分析研究
        科普展示、科普实验及接待管理区其实就是实验控制区,该区是生态敏感度相对较低的区域,也是湿地公园的主要活动区,可以设置一些游览活动、管理、服务等内容。调整土地利用格局,增加地带性植被的比例,在关键部位引入或恢复乡土植被斑块。
        选择的植物比较多样化,不过主要还是以乡土植物为主,辅助以外来适应本地生长,且生长良好的树种。其中园内设置有地区农业植物展示区,普及湿地生态文化,最典型的就是湿地农作物的种植,例如水稻、菱角、莲藕、灯心草、荸荠、慈姑、芡实、茭白等,传统农业植物展示区可以向人们展示很多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农作物都是包含在湿地的概念当中的,自然而然的拉近了现代概念与现实的距离,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湿地,了解湿地(如图6)


6:科普展示区观鸟屋
3.2各景观功能分区的植物规划分析研究
        主要是根据不同分区的功能及景观需求,对规划区的植被进行规划,塑造不同的植被景观。同时对各类植物景观的植被覆盖率、林木郁闭度、植物结构、季相变化、主要树种、地被与攀援植物、特有植物群落、特殊意义植物等,有明确的分区分级的控制性指标及要求。
3.3植被栽植的分区规划分析研究
        景观良好,生态健康,富有特色的植被系统是湿地公园的根本,香港湿地公园依据不同的用地性质、不同区域的立地条件和保护级别可将公园植被划分为自然植被保护区、水生植被区、滨水植被景观区、溪径植被区、道路绿化区等,并结合香港当地的植物种类对不同分区的植物做了选择。
3.4植物季相景观规划
        植物的季相变化成为园林景观中最为直观和动人的景色,湿地公园的植物季相景观规划应充分考虑各种植物的不同季相变化,形成春、夏、秋、冬重点植物赏景区域和四季美景常在的区域,丰富湿地的绿化层次和色彩。香港湿地公园在规划过程中,对此也有注重,例如莲叶田田的荷塘、四季翠绿的墙壁、黄白花系的忍冬、秋季叶色变化的枫香乌桕等等,对观者深层的精神感受和心理体验的把握上都有其震撼作用,无不使人留恋忘返,难以忘怀。


4、国内湿地公园植物规划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
        通过分析研究香港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不难看出国内大部分湿地公园与其的落差,追究其主要存在问题有3个方面。
        首先是在认识上。湿地公园强调的是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保护和展示,突出湿地公园特有的生态科普教育内容和自然文化属性,它完全不同于公园或风景区的水景园区,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时应大致保护其原有生态,就算杂乱无章,也要保留水禽的一片栖息之地,所以在规划国内湿地公园时,要把有利于鸟类、水禽栖息的湿地修复作为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重中之重。在植物规划时,也要尽量保护次生态水域环境,就算要加种一些植物也要以乡土树种和原生植被为主,营造独特的湿地植物景观,保留当地特色。
        其次是在项目定位上。国内的湿地公园一般都为人工湿地公园,在项目定位时主要考虑功能定位、服务对象定位、投资定位,所以在植物景观规划时就出现了主题植物不突出,地带性不明显,植物品种多样性不够且配置单调,最主要的是对外来物种的危害认识不足等问题。拿国内享誉盛名的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来说,该园区内植物品种多样性严重不足,所选用水生植物品种比例不到浙江省水生植物品种的一半,国内其他湿地公园也有此问题。所以在规划国内湿地公园时,要重点调查当地的地带性植物,选用生长最旺的、最耀眼的乡土植物作为主题植物,突显其个性特色,并从源头上解决水质问题,适当选用外来品种,对于入侵性强的外来品种进行人工采收或种植其他湿地植物进行阻隔,防止其强势散播。
        最后就是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在规划设计时要特别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尽量减少对其生态系统的损伤,维护其原有的生态系统,并注重湿地生态的科普教育,查阅国内湿地公园科普教育的报道,科普教育做得最好的要数香港湿地公园,我们可以总结经验,逐步完善科普教育设施。


5、结语
        通过对香港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规划的分析研究总结经验,结合国内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规划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由此可见,湿地公园的植物规划不同于一般性的城市绿地规划,而应站在其立地条件、生态环境背景、周边地带性植被特征、生境条件等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而指导国内湿地公园的植物规划。

[1] [23 
景观分析
资讯推荐
专题推荐
观点推荐
机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