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时事
“62+2”方案:亿万农民的市民化之路
时间:2015-9-30 12:35:00     来源:光明日报

备受关注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简称《方案》)日前正式公布。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个城市(镇)将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 区,为全国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这个被喻为“62+2”的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及各试点地区的方案,清晰勾勒了未来五年亿万农民的市民化之 路。

  户口怎么落

  ——试点实行积分落户政策

  根据方案,北京市通州区被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将实行积分落户政策,以具有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为主要指标,达到一定分值的可以申请落户,这将为特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提供经验。 

  拆篱笆墙、降高门槛、抹平鸿沟”——“三个1亿人透出城镇化发展三维坐标。其中,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涉及户籍制度改革及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跟进。 

  在各试点地区的方案要点里,户籍制度改革被放在重要位置——青岛提出,实施户籍准入积分入户联动,加快转移人口市民化,年均转移10万人左右,市外转移人口不低于50%;长春提出,分主城区、县市城区、小城镇三类,梯次放开落户条件。

  不同的城市(镇)因为所处的位置、发展程度不同,在户籍政策上有所不同,但方向是一致的,就是要通过户籍改革牵引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速。国家 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说,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 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成本有多高

  ——数十万亿元成本三方分担

  目前中国有近2亿农民工,他们将是这一轮城镇化过程中率先要市民化的群体。如果按每个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10万元计算(包括各类保险、医疗卫 生、学校等公共资源的配置),共需要20万亿元;如果按20万元计算,则需要40万亿元。这只是粗略估算,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将释放有效需求,成为经济 增长的重要引擎。财政学家贾康说。

  此次62个试点城镇除了少数的省会城市,大多集中于中小城市(镇)。这与农民市民化的成本有关。牛犁说,在特大城市,农民市民化的人均成本在50万元左右,而在一些中小城市(镇),城镇化投入不高但效益可观。

  此次《方案》对成本分担进行了制度设计,明确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作为一项长期性工程,如何保证城镇化资金投入是最大难题。明确提出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是《方案》的又一亮点。新型城镇化必须依靠市场机制,以企业为投资主体,特别要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指出。

  公共服务标准怎么定

  ——与居住年限相挂钩

  不久前,来自广西的农民工李银华首次尝到广东东莞新医保政策的好处。她因病入院治疗,共花费了20.5万元医疗费。按新政策,李银华享受了14.8万余元的报销费用。

  此次《方案》提出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真正让进城农民进得来、住得下、过得好,这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涵所在。

  青岛市在方案要点中提出,建立居住证与教育、医疗、保障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衔接制度,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教育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安徽省试点方案明确,完善住房供应体系,落实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并轨运行政策。

  然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说易行难。2014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不到40%。按照目标,到2020年,我们要解决1亿农民工及其家属在城镇落户和相关基本公共服务。

ntB�iy� >pN=font-size:9.0000pt; mso-font-kerning:1.0000pt; " >  1947年颁布实施了《英国城镇和乡村规划法》和《综合发展地区开发规划法》,第一次在法律上将城乡纳入一体进行统筹规划与建设,1952年还颁布了《城镇发展法》。目前已经形成了由中央、地区和地方三级组成的完善的规划制定管理体系。

  2004年新修订的 《城乡规划法》,将原来的指导性地区规划上升为立法性规范。城乡规划立法强化了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为政府用强制性规定和规划立法来干预、调节、规范、引导城乡的有序建设、发展发挥了保障作用。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三位一体城镇化推进政策

  其一,政府注重通过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引导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用行政、财税、规划等手段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英国的一大创举,是推动新型区域治理组织等组织创新,设立综合的或专门的跨区域行政组织来强化区域协调管理。

  其二,英国重视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市场机制的作用

  例如,英国政府成立了城市振兴局,它不仅是英国政府的一个分支机构,同时也是一个赢利性组织,其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

  三是将公众的有序参与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

  一方面,英国的法律为公众参与提供了行动的框架和依据,另一方面是通过激励性的规划引导,提高公众参与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

  以文化传承与弘扬为导向,注重城镇的历史遗存与地域性文化特色保护

  英国以文化传承与弘扬为导向,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城市(镇)打造。

  一是制定专项法律规范历史文化遗存和地域文化特色资源的保护

  1953年,英国颁布了《历史建筑和古老纪念物保护法》等法律,以规范和引导城市(镇)改造和更新行为,至今列入官方名单的保护建筑有75000个。按照规定,建筑历史达到50年以上,一般不允许再拆除;无人继承的则由国家历史文物保护机构收管经营。

  二是1967年开始划定特别保护区,从最初的200个到至今已有9000个列入名单

  三是因地制宜,强化特色,根据当地的自然、历史和产业发展特点进行差异性规划,充分发挥城镇文化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撑作用,将城镇文化塑造与突出地域性文化结合

  完善社会保障,以公共政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英国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城市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政府强有力的社会保障公共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推行福利国家制度,来消弭自由放任城镇化模式所造成的一系列社会发展断裂。

  一是消除贫困,缩小阶层贫富差距

  二是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公共卫生设施匮乏问题

  三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向公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向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提供医疗服务;提供符合体面生活的住房;提供教育服务,解决移民的教育问题。

文章来自:规划师杂志

地产时事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