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道路网规划
作者:DCSJW整理     来源:网络

工业园区是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载体。园区道路网规划是工业园区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直接影响到园区规划的质量和可操作性。因此,在园区道路网规划中要树立全局观念.路网的形式和布局应根据土地使用、货物交通源和集散点的分布、交通流量方向,并结合地形、地物、河流走向、铁路布局和原有道路系统,因地制宜确定。要多做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对比优化,选定最优方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合理规划道路路网布局

道路是园区交通的基本载体,路网规划应适应园区发展的需要,并有利于主干路向机动化的方向发展,构建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路网体系。路网布局是指道路节点、线路的空间地理分布。路网布局的优化贯穿于规划编制的全过程。对于任何一个区域的道路网络系统,路网布局的优劣是决定路网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工厂的服务功能等,工业园区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千路、支路三级路网。主于路用于长距离快速交通,以交通功能为主,主要用于园区主干道;次干路用于机动车低速交通,起集散交通的作用,主要用于园区次干道,兼有服务功能,次干路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园区道路网:支路用于慢速交通,为次干路与各装置区之间道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同时起划分地块的作用。通过道路系统的有序连接,实现长短距离交通的分离,提高长距离交通的速度与效率.将慢速、短距离交通消化于不同等级的道路上,减轻主干道的交通压力。

11区内交通

园区道路网布局时应有全局观念,路网结构要力求均衡,发挥整体效益。道路系统规划应根据主要交通流向确定主干路走向,之后确定次干路走向,形成干道网,最后确定支路走向。在干路规划的同时应重视支路,避免出现主干路过宽。支路过少.横向联系不畅的情况。

各级道路间合理的比例关系应按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逐级递增呈正金字塔结构。目前园区路网规划中,存在主干道比例相对过大,支路比例不足.干道交通难以迅速分流,而造成交通梗塞的现象。支路过少,则联系不畅,难以实现路网的整体功能。在做规划方案时,主干路的走向及纵坡要考虑与次干路及支路的衔接,主干路及次干路应力求通畅,支路要做到“通而不畅”,减少断头路。限制车速,以保证行人安全。在园区路网改造中,增加支路网的密度往往比大拆大建、拓宽干道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可避免陷入修路、堵塞、再修路、再堵塞的怪圈。

园区路网的选线布置既要满足行车的要求,又必须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并考虑工厂的出入联系要求。道路路网的规划和设计应尽可能平而直,尽可能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并为行车、工业厂房布置、排水、路基稳定创造良好条件。园区位于河网地区时,道路宜平行或垂直于河道布置:地形高差较大的园区,宜设置人、车分开的两套道路系统.道路网的密度宜大于平原地区。园区位于低山丘陵地区时,主干路走向宜与等高线接近于平行布置,避免垂直切割等高线,并视地面自然坡度大小对道路横断面组合作出经济、合理的安排。当主、次干路布置与地形有矛盾时。次干路及其他支路都应服从主干路线形平顺的要求。一般来说,当地面自然坡度达到6%~10%时,可使主干路与地形等高线交成一个不大的角度,使与主干路交叉的其他道路不至于纵坡过大;当地面自然坡度达12%以上时,采用之字形线形布置,曲线半径不宜小于(1320)m,且缓和曲线不应小于(2025)m。为避免行人在之字形支路上盘旋行走.常在垂直等高线的位置修建人行踏步。

根据用户反馈的信息,主干路道路中央对向车行道之间不宜设置中央分隔带,以方便车辆进入道路两侧出入口。如果设置了分隔带,虽然绿化效果好.但车辆需要绕行才能进入道路两侧出人口。

在道路网规划布置时,应尽可能避开不良地质区域.避免穿过地形破碎地段。这样做虽然增加了弯路和长度,却可节省大量土石方和建设资金,缩短建设周期,同时使道路纵坡平缓,有利于车辆行驶。确定道路标高时,应考虑水文、地质对道路的影响,特别是地下水对路基、路面的破坏作用。当园区路网建设全面展开时,有必要对园区道路网建设投资方案进行优化,细化规划路网中各路段的投资顺序,找出并修正路网中不合理的部分,提出与路网建设水平、交通需求水平及环境、土地等资源供应水平和园区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管理措施或交通策略.最大限度地实现园区道路网的各种功能。目的是使有限的建设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促进交通系统与园区发展相协调。增加道路交通系统对园区未来的适应性。

12与外部交通的衔接

园区对外交通分为过境交通和出入境交通。过境交通的基本原则是“近园”而不“进园”。工业园区一般远离城市.与过境交通的衔接尤其重要。通常园区的主干路与过境公路直接相联。为保证安全。园区各方向应保证不少于两个出入口,道路应采用较高标准,道路两侧不宜布置有大量的出入口,以保证交通畅通。


2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做好道路红线的规划

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6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610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2 18006亿m2(1827亿亩),比上年末的12 20673亿m2(1831亿亩)净减少3068亿mz(4602万亩)。这意味着,我国目前人均耕地只有92667m2(139)。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 “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2 000亿m2(18亿亩)这条红线。”这也就意味着, “十一五”期间,我国耕地保有量不能突破12 000亿m2(18亿亩), “十一五”的后几年我国只有180亿m2(027亿亩)耕地可以被占用。在园区道路系统规划中,必须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加快形成节约集约用地的倒逼机制,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道路红线规划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中道路系统规划的继续和具体化,主要解决园区各主、次干道走向和位置,以及道路功能性质的划分等问题。确定道路的走向位置(包括道路中心线和两侧红线)是道路红线规划的关键。选线是否合理,影响主要道路功能的发挥和道路两侧建筑的布置。道路选线尽可能达到线型平直,坡度缓和。同时,要因地制宜,在低山丘陵地区就不能强求平直,应综合考虑工程量和投资因素。园区改造应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基础,尽量减少房屋拆迁。

1是近几年规划的化工园区的道路广场面积率统计。

从表l可以看出。道路广场面积率约为14%左右。道路广场占地在工业园区总占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为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要合理确定道路红线宽度及横断面型式。道路规划中要注意远近结合,分期实施,近期具有可操作性,远期能满足交通需求。目前,道路规划中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倾向是,有些企业从眼前利益出发,为了节约用地,只求满足眼前需要,目前够用就行.不考虑长远发展,以牺牲道路使用功能为代价。压低道路建设成本和技术标准,这样做的后果是道路建成后不久交通即趋于饱和,两侧的围墙和建筑物建成后,道路很难进行拓宽改造;另一种倾向是不顾客观实际,盲目攀比,建设超标准的宽马路、大广场,园区建成后,道路上的车辆及行人寥寥无几,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1 [2] [3
设计探讨
资讯推荐
专题推荐
观点推荐
机构推荐